船最主要用途是運送旅客、載運貨物,以及從事海上貿易活動,所以必須具有「適航性」才能航行於水上;為了迅速且安全地將旅客及貨物送達目的地,必須先瞭解船的「阻力」與「推進」,以評估船速,更須具有靈活的「操縱性能」,方能按時且安全地將貨物送達客戶指定的港口。







隨著船速需求愈來愈快,安裝主機的馬力愈來愈大,螺槳的負荷愈來愈重時,使螺槳表面壓力低於當時流場飽和蒸汽壓,水中氣泡就會漲大形成空泡,當空泡撞擊葉片破裂後產生浸蝕,這樣的現象就是空蝕。發生空泡的螺槳伴隨而來的盡是負面的效應,像是縮短螺槳壽命、振動噪音、效率下降及影響船速等問題,對於造船工程師而言,設計的難度就更高了。

隨著船舶長度、航速增大,以及船型的發展,對船舶操縱技術的要求日益提高。相對應地也在造船技術上發展更好的控制手段。除了船體線型和舵型方面的改進外﹔部分大型客船及商船更於艏部裝置了艏側推進器(Bow Thruster)來能幫助船身的轉動。在工作船方面,又有能原地掉頭或橫移的無舵拖船,大大提高了操縱的效率。
操縱船舶的主要手段是運用推進器和舵,以錨、纜、拖船的應用為輔助手段。運輸船舶的推進器一般為螺旋槳。舵安裝在螺旋槳後面,航行時舵面受航進水流和螺旋槳排出流兩者作用。舵受水流作用產生的舵力使船舶產生迴轉的動作。航行時,正舵時不產生舵力;轉舵使舵葉與水流有一攻衝角時,舵的兩面產生壓力差而構成舵力,對船舶重心產生迴轉力矩,使船艏向轉舵方面偏轉。
在操縱裝置作用下,船舶保持或改變航向和航速的性能,是操縱船舶的依據。通常包括迴轉性、航向穩定性、應舵性和慣性衝程等。不同類型船舶的操縱特性是不同的,滿載船舶和空載船舶的操縱性能也有差異。船舶設計總是力求使船舶既有較好的航向穩定性,又有較高的操舵靈敏性;在緊急時並能發揮足夠的倒車能力,使船在較短距離內停住 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