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.臺灣船
「臺灣船」是鄭成功來臺驅荷前後,拓展國際貿易,縱橫海上所使用的船舶,堪稱為「開臺海舶」。
鄭氏武裝商船往來日本、中國沿海及東南亞一帶,日人稱來自臺灣的船為「臺灣船」,中國各地來的船統稱為『唐船』;西方荷、西之船則稱為『蘭船』,以為區別。
右圖「臺灣船」模型是根據日本平戶松浦史料博物館『唐船之圖』畫卷資料復原的。所畫對象為西元1700年以前至明末期間,往來中國沿海與日本之間的貿易船,本船屬標準尖底「福船」型。
長榮海事博物館之「臺灣船」展示模型
2.趕罾船
「趕罾船」是大型福船的一種。「趕罾」原本是圍網的一種捕魚方法。福建的趕罾漁船很多,性能優異,除捕魚運貨外,也可兼運木材,使用頻繁,大小變化極大,幾乎已為「福船」代表。
船底為了防籐壺等海蟲的腐蝕,常塗以白灰,或白漆,方便檢視船底情況,又稱「白底船」。因船艉畫有各種吉祥圖案,以祈求吉利豐收,行船平安;色彩豐富,因此又稱「花屁股」。
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內所保存的「花屁股」福船,龍骨為直式,尾舵已經西化,但保有肚勒。鷹板下有船名牌,尾桅掛青天白日旗,桅末置有風標。後掛「腳船」方擼一隻,做為船岸交通之用。模型製作精緻,是「福船」的經典之作。
白底船
花屁股
3.橫洋船
十七世紀中,福建與臺灣之間移民和貿易急增,中國大陸沿海各式船舶往來臺海極多,幾乎能渡海的船舶都會參與。連雅堂的『臺灣通史』中已有橫洋船的記載。
「橫洋船」係專指當時兩岸對渡的帆船的通稱,包括各省的船型,但主要還是指福建船型,特別是兩桅以上的三桅中大型帆船。
橫洋船模型
4.曾仔船
「曾仔船」原本為趕罾船的意思,「趕罾」是圍網的一種捕魚方法。直到機器船時代,在臺灣的漁民都以「曾仔船」稱呼這種作業船,它是三桅大船。
「曾仔船」的另一種意義則是指有多「層」的船。古時海船為了躲避風浪,都會降低艙層的高度;可是有時為了增加高聳感,也會將原來只有一層的船艙外觀畫成分格數層的形狀,增加威儀,例如「花屁股」船。
南部有稱「崎厝船」的船舶,也是在船艉蓋起屋艙的意思。 古時基隆港西岸邊有座「虎仔山」,曬網魚寮成排,沿著山坡爬上石階,當地地名稱為「曾仔寮」,並不是曾氏聚居,而是指成層的寮舍聚落。
基隆的曾仔船(日治時代)
5.舺舨船
「舺舨船」也就是「夾板船」,它是具有雙層甲板的貨船,有雙桅或單桅,形狀與「紅頭仔」類似但較大,外型比「曾仔船」小些。
舺舨船的貨(魚)艙的下層具有拱突型甲板(橄面或龜殼),具有水密結構,舷側開排水孔,上方又平舖一層透水的活動板條甲板,當波浪打上甲板時可以很快地排水,以防滑溜,又具船艙的隔熱作用。
這種設計非常科學,在防沉與強度上增加安全性,可活動拆卸的上層甲板,有時也能發揮救生板的功用。有雙層甲板的貨船,從船舷看來感覺會比較高些。
舺舨船
6.倚邊船
臺灣南部有一種「倚邊船」,就是北部的「按(垵)邊船」。大小不一,大貨船有三根桅桿,有高聳約與人同高的舷板,以利衝濤破浪,它的船體上方十分寬敞,最寬處為紅穩,穩上有鼠橋,舷板內收成垂直或內凹,按(垵)就是捺凹的意思;舷板及尾部上方內凹,在下風處,較能使人有安全感。較小的倚邊船也有一或二桅的。
「按邊船」,捺邊凸肚(底肚大),船較平穩,所以俗諺說:「聽歌要亂彈,坐船要大肚。」另一種小型大肚船,也是指同安梭溪船之類,例如北部的「紅頭船」,或臺南的「溪泊船」都是同一類。
捺邊與馬蹄尾
宜蘭文化中心的王船就是參考「按邊船」製作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