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.產業船簡介
產業船指的是用於專門行業的船隻,包含:紅頭船、沙船(載沙之船)、磚瓦、大駁、掏金、撈煤船、舢仔、鴨母船、蓮船等。 "沙船" 與 "磚瓦" ,指紅頭船在裝載貨品時的別稱。此處所指之「沙船」與「福船」、「沙船」之意指不同。
1-1.產業船-紅頭船
以前淡水河上航行著一種木造貨船俗稱為「紅頭仔」又名「澎仔船」,平底、沒有龍骨,只有「船拱」(橫骨),屬於典型的河川船。
1-2.產業船-大駁船
基隆、高雄南北兩港,擔負著日據時代工農產品的進出口責任,吞吐量很大。有時碼頭及棧倉不夠使用,只好利用大型駁船,將繫泊港中浮筒的商船貨物,暫時吊放在這種大型駁船上接駁上岸,或加上帆布權充海上倉庫(駁船長約15公尺)。
1-3.產業船-洗煤船(掏金船)
「洗煤船」(撈煤船)早期由福建漳州沿海一帶傳入,是華人沙船式舢舨漁船的一種,沒有龍骨結構(或稱板狀龍骨)。
撈煤船屬於內河中型雜用船,常用於河岸擺渡,是河口海船與內河貨運的中型轉運船隻。可掛帆行駛。 延伸內容
基隆河撈煤船模型
1-4.產業船-鴨母船
「鴨母船」是一種較小的五片式舢舨。它是農家在低窪的水塘裡養魚或是餵鴨子時,最便利的交通工具 延伸內容
1-5.產業船-蓮船
原本「採蓮船」是一種專業船的通稱。它可能是一艘扁舟,或一塊方板,或一個圓桶,搭上這種容器來採蓮蓬、蓮藕、蓮角,今日還有使用塑膠桶的。
2.漁艇
漁艇係指用以從事漁撈採集的舟船,含艋舺、燕艉與日人傳入與發展的和船。
日本人入據臺灣後,隨著日本人的入居,也引進了日式的和船,和船大都用於沿岸漁業或交通船,以沿岸魚場為主要作業區域。
和船可在全省沿岸各地港灣看到,體形較小,大都使用櫓,也有用雙槳的。它的特色是具有尖聳的船頭材柱,末端略向後曲翹。
和船
和船艏材柱後與第一根肋骨間的艏尖艙,是儲放索繩的地方,艙板面略向前傾斜。船舯的活水艙艙板,向內傾斜,形成梯形艙,較為穩定。常用於手釣及竿釣漁業。
主龍骨後段折翹,兩段龍骨之間都有加強材;有翼出板突出,它與船板間,隔成胴艙,用來放置雜物;尾端設有開口式迴流股艙,具有減搖艙功能。
船員一到二人,早出晚歸,槳划時速約2浬。平時天氣良好,風力在3~4級以內時,可以出海捕漁。船體重量較輕,可以拖上沙灘保養或修護。
和船的機械化,影響臺灣日後動力漁船的形制,關係很大。
3.腳船-簡介
大型唐山帆船(戎克船JUNK)因為吃水較深而無法直接靠岸時,就得借重小船接駁人貨,這些小型轉接船稱之為腳船,如雙槳、燕艉、渡船、駁仔等。
3-1.腳船-駁仔船
清朝時期,臺灣沿海的交通工具,大部分使用木板拼成,靠人力划動的駁仔船。最初,因為港口較淺,大船抵達時,需用駁仔船接駁運送貨物,這些接駁的小船,後來成了臺灣沿海的主要交通工具。 延伸內容
駁仔船
3-2.腳船-手梯
手梯(撐),就是以手撐竿推進的舢舨小船,專用於港內或河川,一般結構都較為簡易。有時則指竹排,因為竹排加槳較為複雜,所以經常用竹竿撐動。它的優點是能出入較淺的水域,成本較低,農家與養殖業者經常使用。臺灣沙質港灣內有較大的手撐船,稱為「雙撐仔」,屬於木船結構,與「雙槳仔」同型,但是船體較大。
台南大型手撐仔
3-3.腳船-雙槳
「雙槳仔」原來是大型唐山帆船(戎克船 JUNK)的腳船。
基隆港雙槳船
4.雙槳
「雙槳仔」,基隆港、高雄港經常可以看見,是用雙槳划行的海洋圓底小艇,也是舢舨的一種。
這種舢舨早年由大陸福建、浙江沿海一帶的移民傳入。原來是大型唐山帆船(戎克船JUNK)的腳船(大船與港岸之間的接駁交通船)。早期移民用它做為沿岸的漁船;因構材簡單,施工容易,又容易拖上岸邊進行修理保養,是一種適應力很強的工具船。
紙工勞作教材之基隆港雙槳仔舢舨模型
5.河舟
河舟係指在河上行走的小船,如:津渡等舟船
臺灣全島唯一適合通航的河川,只有北部淡水河系的中下游。河水又以東西流向為主,將臺灣西部平原分割成不相連的區域。除了淡水河系外,其他河水水量不穩定。枯水時,岩石裸露,坎坷難行,盛水期則又水流洶湧,漫淹危害,不利舟楫的橫渡。所以平時的河渡只能依靠小型舢舨或竹筏擺渡,因此河岸的聚落有無數的渡口,聯繫溪河兩岸。
河舟
碧潭渡船
|